人生何處不相逢

是人夾人緣。

記得那年剛剛下海創業,在混沌中我進入了所謂的 super networking mode,也不知道有沒有用,什麼商會、午宴、早餐會,一律參加。慢慢定下神來,知道各種應酬未必都有助生意,誤打誤撞,這些 networking卻給我遇上一個很特別的摰友。

是一個在商會認識的澳洲朋友,覺得我和 Alice 應該可以合作,在她離開香港回國前一天,百忙中發電郵介紹 Alice 給我認識的。 Alice 是印度人,因為爸爸工作的原故,在烏干達出生,長大了到澳洲留學、工作,並成為澳洲公民。早年任職空姐,丈夫則受聘於跨國船公司,多年來海外任命不斷,除了南北極,他倆五湖四海幾乎都住過。那天忽發奇想,給 Alice 發了一個短訊,「你究竟在幾多個城市居住過 ? (是居住,不是到此一遊)」幾分鐘後,收到 Alice 回覆,很長的一個訊息,上面有17個城市的名字:坎帕拉Kampala (烏干達首府), 白朗泰林貝Blantyre (馬拉威南部最大城市), , 新德里, 柯枝 Kochi (印度), 朗塞斯頓Launceston (澳洲塔斯馬尼亞), 墨爾本, 堪培拉, 布里斯本, 杜拜, 香港, 瓦爾帕萊索 Valparaiso (智利), 紐約, 洛杉磯, 蒙特利爾, 溫哥華, 漢堡。不是說笑,我是要用 Google Map,才可以把上述的地方,都認出來。興起,再追問「曾經遊覽過的城市呢?」過了很久, Alice 回覆,城市數不了,過百,國家則超過40個。

認識 Alice的朋友,沒有一個不喜歡她的。她人長得很漂亮,有讓人融化的笑容,真人跟影星 Halle Berry 有點相似,年輕時給 Loreal 拍過廣告,走在街上 traffic-stopping的,追求者眾。有她的經歷的人,應該可以是很 loud的,她人卻極隨和,幾許光怪陸離,她都笑笑輕輕帶過。做人不計較,常常為人設想,是真心nice的那種人。

Alice 好客,又煮得一手好菜,家常便飯有四色正宗印度咖喱,聖誕焗原隻火雞,最喜歡呼朋引伴到她家中聚餐,環球美食再加上聯合國客人,圍爐夜話,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認識她好幾年了,新舊故事還是源源不絕 – 在烏干達渡過的童年點滴、因為當地政變家當被充公,小小年紀跟着家人流亡他鄉的顛簸流離、動人的戀愛故事、當年做空姐無傷大雅的惡作劇小玩意驚險場面、跟着丈夫航海的日子、旅居各地的見聞、人情世故風土習俗 ⋯⋯ 許多許多,寫下來的話,應該是一部蠻精采的長篇小說。

外人或許都以為做一個 expatriate wife,過着富裕的 「太太」 生活,閒來 high-tea,周遊列國,好不輕鬆。認識了 Alice,我才明白到,這原來是一種情感消耗很大的生涯。從前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今天的 global nomads 隨著工作而流浪,每兩三年換一個城市,剛剛適應,又要離開。丈夫因為工作關係,生活忙碌充實,也比較容易在新環境認識朋友建立社交圈子,另一半較為內向的話,離鄉別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周圍就只有陌生的語言、陌生的人。好不容易認識三兩知己,又已經是別離時。 Alice 性格外向容易交朋友,尚且覺得辛苦難適應,性格如果比較內斂敏感,孤單感覺可想而知。

記得初次見面,是在中環那一間最繁忙的星巴克。那時我們各自的生意,都是剛剛起歩,想了些點子,一起做了幾次宣傳活動,成效不過不失,我們倒成了好朋友。那年聖誕,在友人的公司派對,第一次跟 Alice 的丈夫見面,他笑咪咪地跟我說,「本來今天晚上公司還有宴會,但是 Alice 天天跟我提起你,還是要來見見你本人!」大概是怕我會把 Alice 給帶壞了。

幼受庭訓,到別人家中作客,一定會帶點心意手信。Alice 待我親厚如小妹,不只一次跟我笑道回家不用帶禮物。好吧,我的手信,就由生外的紅酒,變成泰昌蛋撻沙翁、寧波湯圓、華麗園年糕、中秋冰皮月餅⋯⋯

Alice 是我認識的最願意投入當地生活的 expat。在家裏晚餐會蒸魚配白飯,外出飲茶食雞腳、內臟,閒來最愛單人匹馬逛玉器市場,回來叫我把那些玉器掛飾中文字逐個翻譯,確認好意頭,才掛在屋內點綴。中國的歷史文化、禮儀雜俗、神話傳說,都聽得津津有味。天天看本地新聞,追問我為何市民都不喜歡我們的首長,路過金鐘,會去了解反國教集會。偶然會扮識途老馬帶外國朋友去羅湖商業城跟小店講價,用英文笑說:「我有香港身份證你不要當我遊客!」成功叫老闆劈價七成,回來還要把戰利品 show出來炫耀,讓我們都給笑翻了!

記得某天閒談,說起旅居海外的生涯,說着說着,開朗的她竟然垂下淚來,「真的搬不動了!」我才忽然明白多年離鄉別井、不斷適應新環境然後又連根拔的生活,壓力其實不足為外人道。今次來港,本來打算留長一點的時間。可惜,因為丈夫的工作需要,他們又要再次啟程⋯⋯

人生聚散總無常。期待他朝風光明媚處,再相逢,跟你又再傾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