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讀完《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 - 一人化社會的消費趨勢報告》一書,裏面的觀點和預測,相當有趣。
《超獨居》是日本作者三浦展的新作,他的作品還包括《下流社會》、《第四消費》 等等。日本經歷金融風暴、311地震後, 社會秩序、價值觀、 國民的行為模式, 都產生了變化。三菱綜合研究所於是在2012 年進行了一個人數達三萬人的規模調查,以釐清新的社會常態。三浦先生根據是次調查結果,及國家的其他統計數字,分析出生率、人口性別及年齡分佈、結婚數字等預測日本未來的主流將會是「一個人」。 其消費趨勢,亦會與現在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有莫大分別。雖然,本書討論的是日本的未來趨勢,我相信書中的不少預測,對不少地區,包括香港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由於出生率不斷下降;醫藥、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越來越長壽;及選擇不結婚、離婚,和喪偶的人越來越多,日本獨居人數持續上升, 數據顯示在二十年後的2035年,獨居將會成為主流,其中又會以中齡(50歲以上)及高齡(65歲以上)人士佔多數。 這些人現在大概是30多、40多歲,他們年輕時的生活習慣, 亦會反映到他們未來的獨居消費模式中。 作者指出,以男性的獨居者為例,因為他們在年輕時已經普遍接受西方食品、即食麵、便利店便當等食物,他朝獨居, 他們的飲食習慣,亦會以外賣、熟食為主。要烹調一人份量的食物,其實相當花心思。 所以,女獨居者雖然一般比男性懂得烹飪,她們也會傾向選擇簡單、方便的食物, 甚至把糕點當正餐吃。因此,點心主食化、果汁及現成飲料、糕點、即食麵等食品的銷量,將會持續上升。
作者預測的另一個有趣趨勢,是不同年齡、性別的獨居者的消費行為差異,將會縮小,女性將會越來越「男性化」,男性又會越來越「主婦化」… 調查發現,現今的日本女性,跟她們的前輩相比,花在內衣、粉底、絲襪的支出大幅減少三至五成, 打扮越來越傾向以實用、方便為主,跟上一輩講究女性嫵媚大不同。這個趨勢,造就了Uniqlo、無印良品、GAP等等實用性強的中性品牌。由於需要自己照顧自己,男性獨居者傾向更加注重家居品質,對於睡床、按摩椅、咖啡機、家庭用品和電器的要求都相應提高。
因為未必有親人可以照應,獨居一族通常都非常注意健康,比較捨得花費在健康 保養品、有機食品、運動健身等等的開支。因為時間比較自由,他們亦比較多花費在持續進修、觀看電影、舞台劇、甚至上網方面。隨着年齡增長體力下降,外出購物對銀髮族的獨居者來講,將會變成負擔,因此,外賣服務、電視購物、網購、速遞、家居清潔服務等等的需求,都會持續上升。
作者認為外賣、速遞等服務雖然方便,但是卻會令獨居者更加足不出戶,更加 「宅」, 因此,發展社區地緣經濟,令獨居者可以在屋企附近有聯誼的地方和機會, 方為上策。
《超獨居》一書其實相當易讀好看,數據清晰明確,對未來趨勢有興趣的朋友, 和從事營銷的人士,尤其有參考價值。唯有一大趨勢,作者未有談及,就是機械人(robots)在日常生活的普及化。日本人對robots 一向寵愛有加,又沒有西方社會對機械人或人工智能的忌憚,在有關方面的科研領先全球。Robots 可以怎樣改善人類生活,現在有關方面的科技有幾成熟,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