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2015年你不能忽視的科技 (下)

現今世代,由科技主導。互聯網、移動通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一環扣一環的影響着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上文列舉了10個2015年你不能忽視的科技的其中5 個,以下是另外5個:

無人駕駛飛機 Drones

近來大家應該在電視、網路的動新聞、電影,都看過不少「航拍」片段,這些精彩的片段,不少是由無人駕駛飛機(Drones)拍攝的。其實無人機最初的研發是和戰爭有關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美等國都有開發無人機,在二次大戰中主要作偵測用途。現時的軍用無人機,已經發展到可以偽裝成為昆蟲的迷你版,例如在阿富汗立下戰功的「黑色大黃蜂」,就只有2.5 x 10厘米大小, 的確教敵人防不勝防。

除了軍事用途之外,近來無人機在民用方面也百花齊放。航拍無人機現在幾千元港幣已有交易,更可以利用手提電話或平板電腦控制,毋須額外配置遙控,非常方便。無人機在災難搜尋救援方面亦表現出色,可以幫助救援人員在險要的地勢進行搜索,亦可以快速的把急救藥物、用品,甚至心臟除顫器等醫療工具第一時間送到病人所在位置,救人於分秒間。另外,亞馬遜亦準備在今年推出用無人機的送貨Amazon Prime Air 服務,逐步取替速遞服務,顛覆物流業。美國有大學正研發一款無人機天線,利用無人機對無人機,或飛行器對飛行器的通信方式,向災區提供Wi-Fi。而Facebook 亦已經公佈正在研究透過無人機向所有人提供網路服務,並預計在今年內試飛。當然,無人機的流行亦令人擔心空中安全及個人私隱的問題。

機械人 Robotics

機械人彷彿從來都是屬於未來的。從小到大,都見到不同的機械人在科幻小說或電影中擔當重要角色。隨着科技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械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為我們效勞。

因為工作關係,我認識了以機械人科研的頂尖科學家,日本大阪大学的石黒浩教授。他製造的「雙生子」(Gemonoid)機械人和他自己一模一樣的,是迄今與真人最為接近的類人機械人作品。近年機械人的科研突飛猛進,功能越來越多、靈活性越來越高、造價也越來越平。一個普通的家庭用機械人,售價將會在不久將來降低至大約2000美元一個,價錢跟一部手提電腦差不多,普及化指日可待。早前富士康就已經宣佈引入名為Foxbots的機械人協助生產iPhone6,令蘋果成為全球首部由機械人生產的智能手機。Google在近兩個月收購了十多間機械人科研初創公司,配合它在A.I.和大數據方面的研究,高人工智能機械人,將會是Google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

其實除了工業用途外,機械人在軍事、醫療、教育方面都相當有用。危險、沉悶、重複、需要在惡劣環境下進行的工作,都可以逐步以機械人代勞。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科學家亦正在研發可以照顧獨居長者的機械助理。「擔心機械人會搶人類的飯碗嗎?」 我問石黒浩教授。「機械人的出現,可以讓人類專注於有意義的工作。」他說。

可穿戴技術 Wearable Technology

「可穿戴設備」是指可以直接穿在人身上或能被整合進衣服、配件並記錄人體數據的移動智能設備,也是「物聯網」的重要一環,跟雲計算和大數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智能手表、Google 眼鏡,和近來非常流行的智能健康手帶,都是「可穿戴技術」的好例子。透過偵測和記錄我們的運動數據、睡眠、飲食狀況以致血壓、心跳等,健康手帶可以幫助我們計劃和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及預測我們的健康狀況。

在2015年,「可穿戴設備」會越見普及。Ralph Lauren 便是第一個宣布推出具備「可穿戴技術」服裝的高端時裝品牌。將會在今年推出的The Polo Tech Shirt 會偵察並紀錄穿着者的實時生理數據,並即時傳輸到它的手機或平板電腦。「可穿戴技術」除了是潮流玩意之外,隨之而來的歷史上最龐大的生理數據資料庫,將會帶來人類醫療的一大突破,讓我們可以更有效的預防、發現,和控制疾病。

3D打印

3D打印大家應該聽講過,早前就有著名體育用品公司用3D打印出陳奕迅、何韻詩、Angelababy 等藝人來作市場推廣,成為城中一時佳話。3D打印其實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近年因為科技漸趨成熟,3D打印機售價大幅降低(一部家用3D打印機幾百美元已經有交易),令技術逐漸普及。

3D打印其實絕非噱頭玩意這麼簡單,它的出現,對不少行業,例如製造業、物流、醫學、建築、航天科技,都有劃時代的影響。在醫學方面,已經有不少用3D打印的骨骼、牙齒、義肢成功進行移植的例子。也有醫生在進行比較複雜的手術之前先3D打印出需要進行手術的器官,例如心臟和腦部的模型,為手術進行練習,大大減低手術的風險。在工業方面,3D打印可以快速製造產品原形(Prototype),加快產品開發。科學家亦都正在研究用3D打印技術建屋、製造汽車、各種機器的零部件,和我們日常用的消費品。美籍的女孩 Grace Choi就正在研發可以打印出唇膏、眼影等化粧品的3D打印機,女孩子從此再不怕買不到合心水的化妝品顏色。就在剛過去的十二月太空人首次在國際太空站成功用3D打印出一支度身訂造的「士巴拿」。隨着太空打印製造技術的成熟,太空人可以因應實際需要在太空打印零部件,航天運輸的要求將會大大降低。

共享經濟 Sharing Economy

Airbnb、Uber、Kickstarter 這些名字大家應該有聽聞過,其實這些服務都是「共享經濟」的表表者。近年「共享經濟」壯大起來,主要是因為資訊科技、流動通訊和社交媒體的發達,令分享訊息和組織資源都可以在彈指之間進行;而城市人口膨脹、生活指數不斷上升、2008年的國際金融風暴和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亦令人(特別是大都會的居民)希望可以更加善用手上資源,促進了「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

以協助會員出租自己的公寓的「社區市場」Airbnb,市值已經超過一百億美元,比在全球經營超過五百間酒店的凱悅酒店集團的市值還要大,共享經濟的生意模式,絕對不能小覷。其實「共享經濟」更被視為解決地球資源短缺問題的其中一服靈丹妙藥,與其讓自己的座駕、公寓、甚至户口的存款閒置,還不如用來賺點外快,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共享經濟」的基石, 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工業革命之後,個人主義抬頭。「共享經濟」的出現,也讓人重拾鄰里間分享資源的精神。

10個 2015年你不能忽視的科技 (上)

文章增訂版刊於「信報 Lifestyle Journal 」Issue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