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的眾籌

john-tsang-crowdfunding

喜見特首參選人曾俊華在網上發起眾籌(crowdfunding)籌募競選經費。香港的特首並非由普選產生,香港的普羅市民,除了在社交媒體按讚(或者嬲嬲)、留言,或在個別團體發起的模擬投票中表個態,本來並沒有機會直接表達他們對個別候選人的支持。暱稱「薯片叔叔」的曾先生發起眾籌,讓一眾普羅大眾有直接參與的機會,無論銀碼多少,也是真金白銀,有其分量。況且金額其次,參與度才是最重要。

來自奧馬的競選策略

透過眾籌籌募競選經費並非由曾先生首創。透過在網上籌募以小額捐款為主的政治籌款,潮流由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8年第一次參選時帶起,打破了總統競選經費主要靠來自大額捐款支持的傳統。聚沙可以成塔,不要少看十元八塊的捐款,奧巴馬團隊當年籌得超過七億美元的競選經費,有高達八成來自小額捐款[1]。根據當年的統計資料顯示,五億多美元的小額捐款來自超過三億多個的捐款者,總捐款次數有六億多次,顯示有不少捐款人曾經多次捐款[2]。奧巴馬在2008年的總籌款金額比他的主要競爭對手麥凱恩(John McCain)的三億多美元捐款高出超過一陪[3]。奧巴馬能夠勝出大選,其高度互動的競選策略,功不可沒。

這種嶄新的手法,成功拉近了奧巴馬和一眾星斗小市民的距離。除了集腋成裘、更重要的是透過籌款捉住了選民的心。那個你曾經捐款支持的候選人,無論數目多寡,你還是希望他能夠勝出的。

香港特首選舉的

有別於美國總統選舉,香港市民沒有票,眾籌、社交媒體互動並不能直接的轉化成選票,縱使如此,這些渠道可以讓香港市民在有限的制度中表達他們的取態,亦是可喜的突破。近日有不少意見領袖談論所謂的“lesser evil”,什麼民意才是「真正的民意」。如今市民踴躍表態,執筆之時,曾先生的眾籌推出僅12小時,已經有七千多人次捐款,捐款超過港幣一百八十萬元,民心向背,民意授權的代表例如民主「300+」,絕對不能視而不見。

一石幾鳥

除了籌募經費和爭取人氣,曾先生推出眾籌的另一個好處,如他所言,是透過這個活動,提高市民大眾對眾籌等的金融創新的認識和信心;選擇FringeBacker眾籌平台,亦是因為其以香港為基礎,的確是一石幾鳥。

近年坊間不斷有聲音批評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已經大大落後於新加坡、南韓、甚知台灣等等的鄰近地區和國家。一個有策略而且有膽量,在一場沒有普選的選舉中推出眾籌的候選人,至少,值得大家的尊重。

新一代的政治領袖

隨着互聯網、社交媒體、智能手機的普及,時代已經轉變。新一代的政治領袖不少都是社交達人,而且喜歡不時在社交媒體互動,推動不同的倡議。英國的哈里王子就曾經透過社交平台向其他國家元首挑機,為受傷軍人籌款的Invictus Games運動會爭取了絕佳的曝光機會。中國內地也全程投入「互聯網+」,不少政府機關、甚至法院,都有它們專屬的微博、微信戶口,透過有關社交媒體,向公眾直接發放訊息。亞洲的新加坡總統李顯龍、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社交媒體也非常活躍。

蹉跎了十多年,香港終於有一位肯擁抱新事物的特首候選人,和他背後臥虎藏龍的選舉團隊,各種競選策略,讓香港人見識了新的高度,愚見認為還是很值得高興的。觀乎近日曾先生的Facebook專頁,尤其是自從推出「你問我答」環節以來,不少市民非常認真的對香港的各種政策、問題表達意見。千頭萬緒,不少人洋洋灑灑數百字,而且留言的質素非常高,你會明白,原來香港人的確對可以直接的向政府表達意見趨之若鶩。而曾先生率先提出廢除TSA、對新會展選址要從長計議、提議研究丁屋/居屋混合式發展,亦可見他的確有聽取不同意見,而且作出回應。

在這個新媒體年代,假如曾先生有幸當選,或許還可以和其他政治領袖,在社交媒體交流一番,在國際政治舞台,毫不失禮。

 

相關文章:

自媒體年代的特首選戰

新一代國家元首的自媒體公關Battle

注:

[1] http://abcnews.go.com/Politics/Vote2008/story?id=6397572&page=1

[2] http://www.crowd101.com/crowdfunding-ideas-to-steal-from-president-obama/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presidential_election,_2008